番禺校区博雅大讲坛(第63期):当代美国华人文学的AI叙事与伦理关切

发布时间:2025-10-20 15:21 来源:番禺校区

主讲人:蒲若茜(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时 间: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下午15:00(签到时间:14:45-14:55)


地 点:知识产权大楼221室


主办单位:番禺校区管委会




主讲人简介:

  蒲若茜,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0)、广东省“高层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9)。学术兼职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Thomson Reutuers学术机构大学排名学术声誉调查专家、教育部学位评估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长期专注于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和海外华人诗学研究,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等国内外CSSCI和A&H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2006)、《多元异质的文学再现——蒲若茜文集》(2016)、《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2020),出版《从必需到奢侈——解读亚裔美国文学》(2007)、The Studies of Chinese Diaspora Literature(2011)等译著、编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研究课题10数项;专著分别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2009)和二等奖(2024);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均获评优秀等级(2015,2023),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要目辑揽。


讲座简介:

  在技术理性与诗性情怀的交锋中,以AI为主题的美国华人文学,正以“后人类”的视角叩问文学与伦理的边界。在任璧莲(Gish Jen)、刘宇昆(Ken Liu)、姜峯楠(Ted Chiang)、黄世莲(L. Huang)等华人作家笔下,AI不仅对人类自然生命提出新挑战,而且动摇以人类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伦理秩序提出新考验。在AI的冲击下,作家不得不重新反思人类生命的本质,对人类生命的自我意识、身份定位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揭示人类与AI共存时必须面对的道德责任和伦理秩序规范,呼吁人类重新审视AI在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当AI不仅是文学的创作工具,而成为文学本身探讨的对象时,这种元叙事实践既揭示了算法对人类生命的僭越,更倒逼人类重新勘定伦理的坐标,为我们如何在AI时代坚守人性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欢迎同学们扫描二维码预约报名参加!
  博雅大讲坛为本科生学分系列讲座:本科生听满8次讲座并提交合格论文可获1学分;听满16次并提交合格论文可获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