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暨南大学建校118周年暨番禺校区启用1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在番禺校区霍英东体育馆举行。
中央统战部十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余国春,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霍震寰,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原校长胡军、宋献中,原副校长陆大祥、刘洁生、叶文才,校领导张荣华、夏泉、张宏、孙彧、张小欣出席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来自海内外的校董、校友们,学校相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
大会现场
中央统战部十局有关负责同志致辞表示,中央统战部高度重视暨南大学的建设发展,番禺校区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学校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新征程上,肩负独特办学使命的暨南大学责任重大,希望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更多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深化综合改革,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进校区建设,为海外侨胞回国学习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和吸引力。
邢锋校长致欢迎辞并作学校建设发展成果报告。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主动服务大统战工作格局,奋力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在各个方面取得快速发展与突破。番禺校区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发挥“侨校+名校”作用的重要延伸。十年来,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海内外校董、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番禺校区发展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校区学科布局日趋完善、五洲学子汇聚一堂、人才培养质量跃升、科研创新捷报频传、智库建设成果丰硕,为学校更全面地融入广东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大统战工作格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未来,学校将坚持侨校办学特色,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三地五校区”协同发展,加快“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精心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积极投身服务国家大统战工作格局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邢锋校长致辞
教师代表、化学与材料学院李丹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八年前加盟暨大的经历,坦言当时深深被番禺校区优美的环境所吸引。而后,他带领学院师生将化学与材料学院搬迁到番禺校区,并共同创造多个暨南大学的第一、化学与材料学科的第一、以及个人学术生涯的第一。李丹认为,番禺校区已成为文理工学科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校园,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里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校友代表、广东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秘书长、2019届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专业陈童表示,番禺校区不仅承载了万千暨南学子的青春回忆,更见证了学子们的成长与蜕变。她分享了六年前作为学生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经历,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在暨南大学深耕学术,并帮助更多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发光发热”。
在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建设发展致谢仪式上,副董事长余国春、霍震寰,校董李国华、叶惠全、梁志斌、麦照平、吴闻杰获颁“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建设发展杰出贡献奖”。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陈誉萍、吴锐军、罗定,暨南大学广州校友会副会长李启元获颁“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建设发展贡献奖”。
霍震寰在致辞中回顾了暨南大学建校118年来的光辉历史,并分享了自己与暨南大学的深厚渊源,其父霍英东先生曾担任暨大副董事长并为学校捐赠了多座标志性建筑,激励着暨南师生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他将继续秉承父亲霍英东的教育理念,支持暨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他表示,暨大番禺校区启用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来番禺校区取得了显著成就,期待二期工程建成后的番禺校区成为暨大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新沃土。
启动仪式现场
大会还举行了“暨往开来谱新篇 番禺校区新十年”启动仪式。中央统战部十局有关负责同志,邢锋,张荣华,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余国春,霍震寰,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农灏,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邓新勇,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卞勇,番禺区政协主席覃海深,番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蕾,暨大教师代表苏炳添教授共同上台,开启暨南大学番禺校区新十年的辉煌篇章。
2014年9月,暨大番禺校区一期工程首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2700名学生入学,正式拉开了暨大在广州大学城南岸办学的序幕。经过十年建设,暨大番禺校区现有15个学院,涵盖文、哲、经、管、法、理、工等学科门类,其中,生物医药、光电智造、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生态等理工医类学科群初步成型,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为1.8万余人,其中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6412人。此外,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届时,番禺校区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2.6万余名师生。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