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110周年校庆系列之一】三年南校,根植我心

发布时间:2016-11-14 00:00 来源:番禺校区

 

 暨南大学南校区2014年9月20日正式启用,至今已走过了近三个年头。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南校区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迈向辉煌。
 
平面的南校,手绘的蓝图
南校区周边有很多厂房、鱼塘和村庄,同时与大学城隔江相望,她率先在广州创新城的南岸开辟出一方宁静的学习园地。南校区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带有独特的岭南风格。2012年5月,南校区建设破土动工奠基,一期建设开始。一大片的荒凉土地被开垦,一栋栋建筑开始拔地而起,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T1、T2、T3、T4,饭堂,门诊楼建筑等一期工程首批项目在2014年完工。2015年10月,学院楼B组团、实验楼D组团开始投入使用。目前,体育馆、运动场、蒙古包、第二批学生宿舍等二批项目已经进入设计建筑阶段。等到总体工程正式完成,宏伟蓝图真正实现,南校区将会变成一个全校师生心目中所期待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大学园区。

(建设中的南校区)

新生的南校,成长的脚步

开学之初,学校各部门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新校区的最后建设。部门负责人住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办公,平日带着工程帽,来到工地现在进行工作与检查,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学校。因为时间所迫,新生入学之初,南校还保留着一些施工的模样:路已经铺好,但周围黄泥地依然存在,有六层楼的图书馆暂时装修好一二层供读者使用;教学楼里面的空调还没有完全装好,雕塑“五洲英才”的“人”正在吊往主体雕塑上……第一批新生被称为“南校区的首批新面孔”,经历了刚“出生”的南校的不完美,同时见证着南校区一步步的发展。

(辛苦工作在建设一线的工作人员)

(第一批小主人见证南校区成长)
发展的南校,繁荣的图景
 新校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与关怀。2014年11月,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广东省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一行到南校区视察并指导工作。108周年华诞之时,奥运冠军李小鹏、罗雪娟亲临南校区,与师生一同骑行校园。暨大校友集体捐资成立的“绿化基金”,并于“校友林”植树108棵。109周年校庆之际,在南校区举行了校董捐赠及揭牌仪式,捐赠近70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食堂、图书馆、门诊楼、学生宿舍T3栋、学生宿舍T4栋、学院楼B1栋自此有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是“裕华堂”惠全楼”“李国华楼”“完美楼”“志斌楼”“祈福楼”。2016年5月7日,“青春暨忆·缘聚蒙古包——蒙古包重建基金启动仪式”在南校区举行,为再建的蒙古包“添砖加瓦”。2016年9月20日“新生之夜”暨开学典礼,奥运健儿苏炳添,陈艾森来到南校,引爆现场气氛。南校区的历史仅有三年,但是在这里同样上演了无数精彩难忘的故事。
 
2015 年7月,暨南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南校区积极发力,为暨大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南校区图书馆、教学大楼报告厅举办了“博雅大讲堂”讲座,赢在创新”——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大赛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5年南校区新增税收学专业,2016年新增了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暨南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合作,2017年在南校区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有人离开,也有人进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人员全部回迁本部,同时在南校区也成立了新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回迁之后,很多学子开始怀念南校区的“豪华”设施,更怀念那份宁静,那份专心做学问的怡然。
 
 

(奥运健儿苏炳添,陈艾森来与南校区新生面对面交流)
 
(蒙古包启用仪式)
 
变化的南校,更美的憧憬
南校区饭堂“裕华堂”刚开始在一二楼设“大众伙食”“经济小炒”窗口,在三楼设“风味餐区”,后开设了“湖景餐厅”,引进自动结算系统,为解决就餐问题,逐渐设立膳北小馆,W2弘礼餐厅等,并计划2016年在饭堂三楼设各省风味小吃窗口,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宿舍楼里的健身房在2015年11月使用“微信预约”方式方便快捷,同时楼里设有自习室讨论室,楼下放有微波炉与冰箱,给学生们提供了极大便利。校园内交通前有公益自行车供学生免费出行,现有ofo小黄车提高骑行质量。去地铁站有了校园小巴,去校本部有了教学班车和如约巴士,增加了出行的方便。
南校区,如同一个孩子,刚出生时也许会磕磕碰碰,摔个几跤,也许会有批评意见,但更多的,在自己的成长中,积蓄了无限的能量,用自己的努力获取丰硕的成果,终会得到大人的赞赏,闯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天空。
(南校区沙盘规划图)
 
(南校区花灯会,同学们纷纷许下对南校区的美好祝福)
 
文/新闻社岑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