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行走在黄埔军校旧址的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3-24 16:17 来源:番禺校区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励志担当大任,把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3月20日下午,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党委书记、四海书院院长刘金顺带领书院近50名港澳台侨学生前往黄埔军校旧址开展春季思政第一课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思政课以红色遗址为生动课堂,以沉浸体验为创新载体,以行走教学为实践路径,让红色文化可感可触、革命精神入脑入心,以更具象化的方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四海书院辅导员王索、幺孟颖、范嘉民、林泽漫参加了活动。


(师生在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口合影)



(师生在黄埔剧场前合影)


  同学们寻迹军校旧址,回溯百年历史故事,领悟黄埔精神。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支持下,为“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军校。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凝视着一幅幅历史影像、一件件珍贵文物,仿佛听见百年前操场上震天的口号,眼前依稀浮现出军校师生们披荆斩棘的革命身影。

  “黄埔精神集中体现为‘爱国、革命’四字,要学习这一精神,使之成为激励自我成长、塑造品格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景区内的孙总理纪念室外,刘金顺就此次学习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说,今年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逝世一百周年,回顾黄埔军校的革命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黄埔师生在内的爱国者一起共同奋斗,我们才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他勉励新时代的四海青年要弘扬“爱国、革命”的精神,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潮头,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挺膺担当,用奋斗足迹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



(同学们认真学习黄埔军校历史)


  “到黄埔去!”——这声激荡百年的时代召唤,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当天,四海师生来到黄埔剧场沉浸式观看《黄埔!黄埔!》舞台剧。全景式回望黄埔军校历史,在光影中追寻革命初心,在故事中感悟信仰伟力,在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该剧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再现蔡光举血染惠州城、熊雄播撒革命火种、曹渊率部浴血武昌、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戴安澜远征异域、左权血染十字岭等历史场景,以艺术化手法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彰显令人荡气回肠的黄埔精神。


(《黄埔!黄埔!》舞台剧剧照)


  同学们纷纷发表思政第一课感受。“听了院长的寄语,我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坚定信念,心怀家国,勇担大任,逐梦未来。今天看完舞台剧,心中的那份感动与震撼却久久无法平复。那段峥嵘岁月虽然已经远去,但军校将士那份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精神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来自中国香港的赵一畅感慨道;中国澳门的杨泓铠则认为,“黄埔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永不褪色的青春底色。中国青年应永远铭记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四海书院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此次活动打通“课堂-场馆-社会”三重育人空间,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红色文化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精神符号,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红色基因在青年港澳台侨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侨”子注入强劲动力。


 

文|林炜钰 林泽漫

图|叶志彬 劳静莹

校对|柳叶

编辑|刘艺

初审|王雪莹

终审|刘金顺 王雪霏